2025年11月14日,《安徽青年报》纸媒在“皖美新青年”专题中以《杨毅帆:一位青年学子的“镓”值追求》为题,专题报道欧美色情片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毅帆的科研实践事迹。
杨毅帆带领团队攻坚“卡脖子”技术,用超分子提纯技术提升中国镓材料国际竞争力。他们以创新坚守诠释当代安徽青年的担当,在产学研融合中绽放青春风采,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注入蓬勃动能。
这也是继今年9月17日《科技日报》之后,官方媒体再次报道该团队科研实践事迹。

以下为报道原文:
杨毅帆:一位青年学子的“镓”值追求
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工业图景中,半导体产业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,而高纯度的镓材料正是这颗明珠不可或缺的璀璨之光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镓资源国,却一度在高端镓产品提纯技术上受制于人。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胜势,成为一代冶金人的时代使命。欧美色情片
2023级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毅帆带领“镓值连城”科研团队,以创新“超分子提纯技术”破局,在攻克“卡脖子”难题的征程中书写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华章。
在车间明确科研目标
选择冶金工程专业,对杨毅帆而言,并非偶然。他怀揣着对“工业粮食”——金属的朴素认知,坚信冶金人是“点石成金”的践行者。进入欧美色情片
深入专业学习后,他更加发现,这个看似传统的领域,实则是新能源、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底座。“冶金并非‘老套’,而是支撑前沿创新的关键。”杨毅帆如是说。
在一家半导体材料厂,他曾现场目睹因高纯氧化镓杂质超标导致生产线受困、不得不高价进口原料的窘境。导师赵卓教授的一句“中国是镓资源大国,却不是提纯强国”刺痛了他的心。“我们守着98%的全球资源,却在关键技术上被‘卡脖子’,这种不甘,让我下定决心要深耕镓的提纯领域。”深入产业一线的调研经历,让杨毅帆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科研目标——聚焦“镓”这种稀散金属的提纯技术,立志为国家的材料自主可控贡献青春力量。
“智能捕手”诞生记
决心易下,前路维艰。在车间里,工人师傅面对铁、钠等杂质超标的金属镓无奈摇头的场景,深深烙印在杨毅帆的脑海中。“常规工艺根本除不掉”这句话成了他必须攻克的堡垒。他意识到,这并非简单的工艺优化,而是需要原理性的颠覆。
“超分子提纯技术”的构想,正是在这种“问题倒逼创新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传统提纯方法如同“大网捞针”,选择性差,尤其在强碱性的拜耳母液环境中,传统树脂易降解失效。杨毅帆和团队创新性地将目光投向了超分子化学。他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环状结构超分子主体,其内部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,结构异常稳定,仿佛一个“智能捕手”,能够精准识别并抓取目标镓离子,而对顽固杂质“视而不见”。
然而,从理论设想到实验室成功,道路布满荆棘。最艰难的时段,团队经历了连续20批次实验的失败,吸附效率始终低于90%,士气一度低落。转机出现在一次对实验细节的重新审视中。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,改变一下合成时的反应溶剂即可对分子的构象产生很大的改变,经过反复的调试,最终找到最合适的分子构象,选择性非常强、结构十分稳定,杂质去除率奇迹般地飙升至99.99%。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的深层机理,这项关键技术终于走向成熟。
谈及该技术的核心优势,杨毅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:“一是‘前端拦截,后端省力’。我们在提取镓的阶段就用高选择性材料把铝、铁、钒这些顽固杂质分离掉,后续结晶次数从传统的十几次缩短到1至3次。二是‘一步到位,绿色高效’。制备高纯氧化镓时,我们直接用镓和水反应,不用任何酸碱试剂,一步就能得到高纯度产品,流程更短、更环保。”这项技术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,成为团队突破的理论结晶。
“解决真问题”是第一准则
科研成果的价值最终要由市场和应用来检验,杨毅帆深谙此道。他和团队连续三年暑期深入生产一线,“泡”在工厂里。在某有色金属冶炼公司,张姓工程师曾提到“树脂过饱和”问题,让他们意识到实验室数据与产业场景的差距。团队通过跟踪分析,发现是冷却速率控制不当,随即创新性地引入“梯度降温”工艺,不仅解决了问题,还提升了产品纯度。这个小插曲是“产学研”紧密结合的生动注脚。
在技术产业化过程中,工程放大、成本控制等挑战接踵而至。团队相应采取拆分问题、逐个击破的策略:借鉴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思路优化反应釜传质效率;通过超分子材料的精准识别降低结晶次数和总成本;联合企业工程师进行200余次中试,确保技术普适性。目前,该技术已在20余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,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。“产品纯度从4个9提到5个9,每年可多卖2000万元”,企业的反馈让杨毅帆感到无比踏实和自豪。“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,当看到我们的氧化镓被制成芯片用在5G基站里时,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‘国之大者’。”
作为“镓值连城”科研团队的负责人,杨毅帆巧妙地将不同年级、特长的本硕博同学凝聚成一个高效梯队。他自称“黏合剂”和“翻译官”,既分解任务,也传递使命感。在“挑战杯”竞赛的高光时刻,从省赛金奖到国赛二等奖,团队连夜优化PPT、精准回应评委关于成本与效益关系的质疑,最终以“解决真问题”的核心优势打动评委。一名团队成员感叹:“这是我上本科阶段最骄傲的事。”
如今,杨毅帆已选择攻读博士,继续深耕超分子提纯技术,并计划将成果拓展至稀土提纯等领域。采访中,他定义青春的底色是奋斗与担当。“顶天立地”是他对科研的态度——“顶天”是瞄准前沿,敢闯无人区;“立地”是扎根产业,解决真问题。正如他所敬仰的赵中伟院士所言:“材料是冷的,但做材料的人要有热血。”他正用热忱与智慧,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,在助力国家新材料产业自主可控的征途上,不断定义和创造着属于他们这代人的“镓”值传奇。
原载于《安徽青年报》第06版:皖美新青年(2025年11月14日)
原文链接:
个人简介:
杨毅帆,欧美色情片
2023级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,师从赵卓、徐亮老师。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,两次获得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。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获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、第十一届“挑战杯·华安证券”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。

杨毅帆(右一)汇报团队最新科研成果

杨毅帆(左二)及科研团队
(撰稿:张夏;审核:高倩莹、赵卓、朱艳飞)